2024中考满分作文:我与旗袍共情
-
+
成熟大叔
温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萝莉
靓丽御姐
对旗袍的喜欢,源于儿时。
那天,村里照例放露天电影。一方空地,两枝竹杆,一块白底黑边的幕布,一台放映机,一个放映员,便勾去了全村人的魂。我们小孩子更是匆匆吞下最后一口饭,便搬了凳子,抢了个好位置坐下。
当那幕布上有了人影,有了声响,我们便屏住呼吸,生怕把那里的人吹走了。场景转换之间,就来了个女人。梳着高高的发髻,酒红色的高跟鞋,撑起她那婀娜的身子。朵朵荷花,盛开在旗袍光滑的绸缎面料上,一排盘扣,更显得她玲珑有致,元宝领外加一圈毛滚边,越发使她妩媚。
无垠的天空下,这个女人,在幕布里巧笑倩兮。我们坐在星光里,呆呆地陷在那份美里。甚至若干年后,再想起那场景,依然清晰。或许,那时,在一个小女孩的心里,已种植下一个梦想,长大了,也要活成一个明艳动人的女人。
电影散场,缠着妈妈要旗袍。妈妈说:“你好好学习,等你长大了,自然会有的。”月色清亮,蓄满了一个孩子的期许。
中学时,读张爱玲的作品。她曾说:“对于不会说话的人,衣服是一种语言,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。”她的小说中,旗袍是出镜率最高的道具。
《半生缘》里的曼桢:“一件浅粉色的旗袍,袖口压着极窄的一道黑白辫子花边。”而对曼璐是这样写的:“穿着一件苹果绿软长旗袍,倒有八成新,只有腰际有一个黑隐隐的手印,那是跳舞的时候人家手汗印上去的。”还有《倾城之恋》中的白流苏,《色戒》中的王佳芝,《封锁》中的吴翠远……
她们身着不同的旗袍,或文静,或孤傲,或风流,或质朴,演绎着不同的人生。张爱玲也喜旗袍,身着旗袍的她,冷艳而妖娆,还有繁华过后的沧桑,像极了她的一生。
我在她的文字里,尝闻着流年的暗香,唏嘘感叹之余,旗袍于我,不再是儿时单纯的美的吸引,而是对女子的更多的认识,也有着对岁月的苦涩与醇和的更多体味。
前几日,友发来一张旗袍照片,告知我是“九女投江”中王海纹烈士生前穿的一件旗袍。如今,它呈放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里。肃然之余,重新翻看那段鲜为人知的英雄史诗。
1941年,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“扫荡”,新四军军部主动撤出盐城,华中鲁艺的400多名师生也分两队转移,行至一座桥时,日寇以机枪火力,把8位鲁艺女学员堵在桥头。大家见已无法冲过去,党总支委员李锐便高呼:“不成功便成仁。”率先跳河。其中戏剧系女生副班长王海纹高喊:“同学们,要死死在一起”,随后跳河。其他女学员也相继投河。女记者高静怒斥日军暴行后,也投河赴难。
我看着那件旗袍。它静静地悬挂在纪念馆里。透过玻璃,它那银灰丝质面料越发素净,黑色锁边针脚细密,锁着了那不屈的灵魂。她最后穿着它时,还是那么年轻,17岁,青春靓丽。时间是无尽的河流,抚触着曾经的荣光与悲壮。旗袍亦然,在寂静的角落里,用那缕缕织线,诉说着生命的果敢与无畏。那褪色的纹理,每一寸都见证着烈士们的信仰和气节。那绵延的力量,穿越时空,直抵心灵深处。
夏日炽热,蝉鸣不休,月季耀眼,草木葱郁,大地蓬勃。
如今,我的衣橱早已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旗袍。一如妈妈所说:“自然会有的。”我穿着它们,蹚过岁月的河,领略着人生别样的风华。